朱嘉明:处于“十字路口”的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区块链及其技术体系所面临的四个问题

   更新日期:2018-08-28     来源:区块链    浏览:31    评论:0    
核心提示:朱嘉明:处于十字路口的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区块链及其技术体系所面临的四个问题区块链和与之相联系的加密数字货币,无疑是21世纪横空出世的新事物。过去数年,特别是2017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受到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企业家,以及政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关注、参与和应用

长沙区块链产业园揭牌仪式在长沙高新区举行,会上发布了《长沙高新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推荐简介:长沙区块链产业园揭牌仪式在长沙高新区举行,会上发布了《长沙高新区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3日,长沙区块链产业园揭牌仪式在长沙高新区举行。深创学院、迪安司法鉴定中心、上海掌御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区块链企业、机构成为首批签约入驻单位。长沙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典型示范应用,构建......
朱嘉明:处于“十字路口”的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区块链及其技术体系所面临的四个问题

区块链和与之相联系的加密数字货币,无疑是21世纪“横空出世”的新事物。过去数年,特别是2017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受到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企业家,以及政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关注、参与和应用,全方位地影响了现存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行为,一方面,迅速形成了全球性的“区块链”运动;另一方面,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先天缺陷和现实困境而陷入“十字路口”境地。现在,到了以理性态度理解和认识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的真实状况,突破区块链创新瓶颈,实现区块链技术体系进化的时候。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性期待下,邹均及其他三位作者撰写的《区块链核心技术和应用》,从剖析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入手,对区块链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理性的梳理,触及到区块链的深处结构和科学基础,所以,我给以相当的肯定。《区块链核心技术和应用》共12章, 400余页,26万字。作为篇幅有限的序言,主要集中讨论处于“十字路口”的区块链及其技术体系所面临的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如何理解和认识区块链所存在的“先天缺陷”,以及区块链技术背后的科学层面。一般来说,任何一项新技术都可能存在“基因”和“染色体”问题,区块链也不例外,很可能反映在以下的四个“局限性”:

1、囿于数学工具的局限性。通常认为,区块链的核心技术是“密码学”,而区块链的“密码学”的重点之一则是“哈希函数”。也就是说,“哈希函数”是区块链的基石之一。 “哈希函数”的种类很多,大多数“哈希函数”都是迭代性的,即使用一个“哈希函数”,不同的参数进行多次迭代运算。问题是,“哈希函数”,以及与“哈希函数”紧密联系的“素数”, 甚至现代“密码学”,最终根源于纯粹数学分支之一的“数论”。高斯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的皇后” 。因为“数论” 还在发展,“哈希函数”尚属年轻,还存在诸如算法选择不当,造成较多碰撞,导致性能下降等问题,加之对“哈希函数”的有限移植,意味着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建立在还处于新生阶段的“地质板块”上。至于,Merkle 树因为与“哈希函数”的内在联系,也是数学问题,所谓的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本质,更是一个数学问题。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试图用数学语言将区块链描述为:以“数论”为基础,通过“哈希函数”实现的一种“复合函数”构造。

2、囿于“博弈论”的局限性。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多方参与,且形成平衡关系的共识系统。这也是区块链,特别是公有链存在价值的关键所在。可以将共识系统理解为一种节点之间“均衡”,建立在“博弈论”基础的“纳什均衡”最接近反映区块链共识系统的这种状态。具体来说,“纳什均衡”是指这样的一种策略组合:在一个非合作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选择为何,任一博弈方只有选择某个确定性策略,才能获得最佳收益。如果任一博弈方单独选择变换策略,悖离“纳什均衡”,都会损害自己的收益。问题是,当年诺伊曼和纳什研究的是有限“节点”下的小规模博弈,早已经不足以面对“由几十亿节点的庞大对象构成的社会、经济等复杂行为”。MIT 的一个近期成果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博士在其论文中指出:“找到纳什均衡点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区块链和“博弈论”,包括“纳什均衡”的现实关系是:一方面,区块链需要“博弈论”,包括“纳什均衡”工具的支持,另一方面,区块链节点的“算术级数”,甚至 “几何级数”发展模式,已经突破了“博弈论”的框架和体系。总之,因为区块链的节点无限扩大,所以支撑区块链的“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必然捉襟见肘,出路何在,至今并没有找到最终的科学路径。

3、囿于计算机语言和代码的局限性。区块链通过计算机语言和代码完成技术实现,没有软件的注入,就没有区块链的生命力和运行。但是,恰恰并不存在完美的软件。其一,区块链编程语言多元化,难以找到占有绝对优势的区块链编程语言,只能通过不同编程语言的互补性加以改善。在现实中,很可能发生因为任何一种编程语言自身不足,以及不同的编程语言不足的迭加,对现有区块链造成本源性的伤害。其二,在现阶段,区块链编程语言主要依赖C++、Java、Go等几种 “高阶语言”,但是,这些语言都需要演进,以求满足区块链技术实现的需求。可以确定的是,现有的“高阶语言”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逻辑上说,整个计算机语言体系仍会继续发展,新一代计算机语言势必对区块链产生冲击和影响,推动区块链的演进。其三,现有的计算机语言正在面临与其它新技术的融合,进而影响区块链的技术体系。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融合,很可能引发计算机语言系统的变革。其四,编程人员的自觉和非自觉的错误。本书提供了区块链与软件相关的错误、缺陷、故障和失效的关系框架图。

4、囿于预期时间实验长度的局限性。至今, 区块链的实验历史相当短暂,支撑 “比特币”的区块链历史最长,也不过不足十年。但是,依据“比特币系统”的设计和“比特币”的算法,推测直到2140年最终产出2100万单位,即使从2018年起计算,仅仅挖完全部的“比特币”,还需要122年的时间。从理论上说,“比特币”技术系统的使用寿命没有上限,这个过程中,“比特币系统”的运行不可中断,甚至不允许进行实质性的修改。所以,本书提出了如何保证“比特币系统”在未来122年安然无恙的运行问题,是有相当意义的。其实,岂止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系統,绝大多数的区块链的设计和应用,并非是短期的,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案例证明,现行支持区块链的软件和硬件系统能够支持长周期的时间目标。

进一步说,到目前为止,支撑区块链的主要底层技术的产生,早于区块链。之后,因为有了区块链理念,这些技术得以重新组合。也就是说,现阶段的区块链技术,及其数学和科学的基础,还是相当脆弱的,难以支持在商业、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和大规模的应用。在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从基于有限科学原理的技术尝试起步,最终形成完整的学科和科学体系,不乏历史案例。例如,莱特兄弟制造飞机之时,所依据的不过是一些初步的科学原理和技术,但是伴随飞机的进化和工业化,最终形成了以飞机整体设计为目标,包括航空学、材料学、电子科学、工程制造学等众多学科的综合科学技术体系。

所以, 现阶段区块链的技术,很像莱特兄弟飞机的试验阶段。要想全面实现区块链的理念,就像飞行器的历史,最终不仅要实现在全天候和全方位的天空飞行,而且最终要进入宇宙空间,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和技术体系的支持。可以这样认为,因区块链所组合的技术,还需要一个适应区块链广泛应用的调整时期,或者进一步开发的时期,最終区块链可能演变出一个科学含量极高的综合学科体系。

朱嘉明:处于“十字路口”的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区块链及其技术体系所面临的四个问题

第二、区块链是否存在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区块链面临着为数众多的技术性困境,诸如“可扩展性”技术,“隐私保护”技术,“存储”技术,等等。但是,真正构成对区块链体系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的很可能集中在:

1、“共识层”结构性失衡的可能性。在区块链的架构中,或者在区块链的分布式系统中,“共识层”至关紧要。共识的本质是“算法”,一个严格“共识算法” 需要满足四个条件:终止性、一致性、合法性、诚实性。 从技术层面来讲,区块链的共识算法基于异步通讯场景。这样,就要涉及到FLP定理。該定理的研究对象覆蓋异步通讯的没有时钟、不能时间同步、不能使用超时、不能探测失败、消息可任意延迟、消息可乱序等一系列特徵。在异步通讯场景下,即使只有一个进程失败,也没有任何算法保证非失败进程达到一致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的共识算法,会倾向选择“安全性”和牺牲“活性”,难以保证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共识。也就是说,现在的各类区块链的共识算法只有相对意义,并不存在统一的共识算法,唯有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区块链不得不采用不同类型的共识算法。

这样,就引申出两个问题:其一,已有的共识算法如何应对当下区块链数量爆炸,类型组合多样化,以及区块链类型之间差异增加的情形?其二,区块链是特定的多维动态系统,就是一个多中心或无中心、更加分布式的网络。这个网络跨越多个子网、多个数据中心、多个机构、多个运营商、甚至多个国家,如果“区块链联盟” 进入实质化,怎样协调不同共识算法,实现共识的共识?

不久前,一位以maxdeath作为笔名的作者提出:区块链的第三代技术突破,一个是“零知识验证技术”,另一个可能的突破点是真正无限扩展的共识算法。 这个看法,颇值得注意。

还有,区块链的功能依赖于去中心化账本,而去中心化账本取决于不同节点上的账本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最终决定于分布式系统中实现状态共识的算法。因为区块链的算法对“一致性”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去中心化账本的深层基础,及区块链的功能。

2、“算力”的垄断倾向和趋势。区块链的运行机制可以理解成不断将“单一或多个输入值”转换为“单一或多个结果”的过程,因此区块链是一种“计算” (Calculation) ,天然需要“算力”的支持。特别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使用“工作量证明机制(POW)” 来确定记账权。这一机制要求节点进行大量的复杂函数计算,使得记账节点完成共识的同时,增加了对区块链攻击的成本,提高了安全性。引入这一机制,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唯有通过“算力”不断挖出区块实现记账。如果区块链没有“算力”,就无法产生新的区块,就会出现交易没有人去记账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区块链的“死亡”。“算力”的作用也开始被狭义化为“挖矿”,其衡量标准等同于“哈希率”,即“计算哈希函数输出的速度”,单位是hash/s。“矿工”开始成为比特币等区块链中的重要群体,在比特币的管理范畴中不断要求更高的权利。问题在于,有可能发生区块链天然 “算力”遭到垄断的情況。以比特币为例,过去的十年间,其 “算力”的实现,经历了从CPU到GPU的个体时代,短暂的FGPA阶段,最终进入了通过ASIC矿机支持的矿池垄断时代,其标志是比特币全网算力以P hash/s算力为单位(1P=1024T,1T=1024G,1G=1024M,1M=1024k)。当下,比特币预计全网算力已经将要达到37000P。

期间,基于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的比特币,原本与之配合的分散和自由竞争的“算力”,迅速遭到包括芯片技术升级、能源、人力、资本大量投入的組合型冲击,造成以“算力”日益垄断为特征的“异化”。从技术角度说,在区块的挖出速度不能改变前提下,“算法”就会根据“算力”增大而提高和控制区块的挖出难度,当全网算力足够大的时候,挖矿的难度也就足够大,任何个人不太可能独自挖出完整的区块,只有加入矿池,才可能以矿池的算力挖出完整区块,个人按照其贡献算力的比例去分成。不仅如此,在矿池环境下,因为全网挖矿难度的调整不是实时的,如果发生矿池突然中止挖矿,会导致剩余矿工无法在当下的挖矿难度下准时产生区块,最终造成区块链“死亡”式样的“同归于尽”。所以,建立在强大“算力”基础上的矿池实质上绑架了区块链。先是比特币,进而以太坊也面临相同的境地。

如果说,中本聪是智者,他们却没有想到,基于资本和工业能力所支持的 “算力”垄断,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能源、人力、资本的竞争和消耗问题,也不仅仅是个人通过挖矿获得比特币财富的权利遭到剥夺的问题,而是一旦处于垄断状态的“算力”失去控制的机制,很可能构成对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生态的毁灭性破坏的问题。现在很可能只有两种可能性:或者为了维持“算力”垄断,成本不断增大,当成本高于收益的时候,就会停止;或者为了维持“算力”垄断,“竭泽而渔”,最终同归于尽。前者可以理解为“软着陆”,后者可以理解为“硬着陆”,现在显现的主要可能性是后者。不论是对“软着陆”还是“硬着陆”,都需要警惕,更需要通过技术底层创新加以防范。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基于“工作量证明机制(POW)”所衍生出来的种种弊端,人们已经尝试了若干不同的替代方案,例如“权益证明机制(POS)”、“股份授权证明机制(DPOS)”等。特别是,Vitalik Buterin针对“联合化的矿工团体出于自利目的将算力集体转移以攻击旧区块链(spawn-camp)” 的可能性,提出可以加强从客户端出发的验证机制,利用均匀分布的个体用户的“协调性问题”,增加上述攻击成功的难度。但是,以上种种方案并不意味着“工作量证明机制(POW)”的思想已经过时,也不意味着“算力”应当被摒弃。其如何演变,以及“工作量证明机制(POW)”究竟会如何发展,“算力”是否能够在区块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3、传统经济模式和工具的侵蚀。面对区块链及其所支持的加密数字货币的横空出世和蓬勃发展,有一种广泛传播的乐观看法: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诞生、传播与应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代表了打破传统经济生态平衡,改变传统金融和产业秩序的“新物种”,类似历史上来自北方“野蛮人”对“罗马帝国”的冲击。但是,现实更多展现的是相反的一面,即传统经济模式和工具对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的生态体系的侵蚀。其一,包括比特币在内的主要加密数字货币的价值,需要通过以美元代表的“法币”加以体现。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因为在现实世界还没有形成比特币,或者其他加密数字货币的自我循环和交易的“市场”。其二,传统的,以法币作为投资手段的各种“资本”,全面进入到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领域,形成“资本主权”。其三,诸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交易所等机构模式,正在与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和Token“嫁接”,甚至“融合”。其四,部分“移植”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原理和技术,以求强化传统经济和货币体系。一些国家开发的法定加密数字货币,就是典型案例。

现在要特别注意的是区块链“财富效应”幻觉,夸大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的数字资产的价值转移、定价与交易,误导人们以传统商业化的原则理解和判断区块链的价值。简言之,当下回答如何看待传统经济模式和区块链系统彼此的相互作用,或者彼此“混合”的后果,是否能够重构人类信任体系,最终谁改造谁,还为时过早。但是,有一点是值得忧虑的:区块链及其理念与技术原本是为了解决传统经济制度的缺陷,然而面对传统经济工具、制度和机构的全方位的入侵,尚处于早期的和脆弱状态的区块链生态,并不具备一个强大的自我保护机制,面临被传统经济模式和工具的再改造可能性。
 
小程序码
 
打赏
 
更多>同类区块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更多...
点击排行更多...
区链圈更多...
最新视频更多...
推荐产品更多...
卫浴之都 | 建材头条 | 家具头条 | 家居之家 | 装饰之家 | 新基建头条 | 门窗之家 | 区块联盟 | 博一建材网 | 新基建之家 | 老姚之家 | 灯饰之家 | 电气之家 | 全景头条 | 陶瓷之家 | 照明之家 | 防水之家 | 防盗之家 | 博一建材 | 卫浴之家 | 区快洞察 | 锦州建材 | 丹东建材 | 本溪建材 | 抚顺建材 | 鞍山建材 | 西安建材 | 商洛建材 | 安康建材 | 榆林建材 | 汉中建材 | 延安建材 | 渭南建材 | 咸阳建材 | 宝鸡建材 | 铜川建材 | 兰州建材 | 甘南建材 | 临夏建材 |
建材 | 720全景 | 企业之家 | 移动社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sitemap | 粤ICP备14017808号
(c)2015-2018 BO-YI.COM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家居联盟